到广东体验“甜蜜季”,“荔”刻动起来!,时长共2分06秒
六月的荔枝红,又铺满了南粤大地。
如何让全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及时享用岭南佳果?怎样让广大荔农增产又增收?
6月6日,“6·6给‘荔’节——广东荔枝全球品鲜嘉年华”现场,网络达人发出邀约,喊全网吃广东荔枝,邀全球共赴广东佳果盛宴。
活动集聚产地果农、经销商、物流商、品牌商、网络达人、文化名人、央省市主流媒体等跨界力量,引爆给“荔”“消费日”,带动广东佳果“消费季”,打造农产品强势在地IP,做好“土特产”文章。
广东早已开展行动,启动荔枝“12221”市场营销工作,统筹推动各地拓展销售渠道,让更多的广东荔枝跨出省界、走出国门。
为全球吃货带福“荔”
“这是湛江的妃子笑,今天直播间下单,次日就可以送达。”“这是东莞的荔枝,请大家品尝。”来自广州、深圳、湛江、茂名等10大荔枝主产区地市的展位人头攒动,网络达人现场为荔枝产品进行推荐。
今年,广东充分运用网络达人、媒体平台等营销新力量,借助嘉年华活动这一契机,凝聚起千万达人、十万村播这股甜蜜“荔”量,组成“助荔天团”营销荔枝等农产品。
顶流主播们用带货力,让岭南荔枝红遍全网,让流量变销量。
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东风下,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有理想的新农人,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力量。
荔枝是广东带给世界的岭南风味。
作为中国荔枝核心产区,广东荔枝的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万亩左右,种植面积和产量均超过全国一半、全球的三分之一,荔枝种植遍及97个县(市、区),全球每3颗荔枝就有1颗出自广东,广东荔枝全产业链支撑着180万从业人员。
广东的荔枝不仅产量大,品种也丰富,白糖罂、妃子笑、桂味、糯米糍、淮枝、冰荔等等,应有尽有。
受访者供图
广东荔枝不仅是农产品,更是一种承载着诗意、历史的象征。
广东种植荔枝的历史十分悠久,可追溯到汉代。在晋代《广州记》中,曾记载增城有“高八丈”的古荔树,而北宋张宗闵的《增城荔枝谱》,更是收录了百余个荔枝品种,印证了岭南荔枝早期的繁盛。从杜牧笔下的“一骑红尘妃子笑”到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独特符号。
只要你喜欢,就能让你吃出杨贵妃的同款快乐,吃出苏东坡“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慨。
广东的全球“甜蜜名片”
随着荔枝陆续成熟上市,广东荔枝这个“全球果”,正在奔赴全球。
广东研发出超低温保鲜锁鲜冻眠技术,荔枝大年原地锁鲜,小年则原地解冻,推向市场,以科技锁住荔枝的新鲜感;跟头部物流企业、电商平台对接,让荔枝从田间抢“鲜”到超市;多部门合作开通“绿色通道”,加快荔枝走出国门。
茂名凭借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就是荔枝种植的沃土。今年,茂名大力推广荔枝保鲜全链集成技术,部分荔枝品种保鲜时间从6天延长至1个月。
而美团、顺丰、京东、抖音、小红书等平台企业,用创新思维,成为产销对接的“桥梁”、数字营销的“能手”,带动果农增收。通过流量赋能,助力广东荔枝以前所未有的“鲜”速度,迈向全球化之路。
“6·6给‘荔’节”在全国多地掀起了荔枝热潮。
全国24个省市地区多家水果市场、大型商超,“6·6给‘荔’节 ‘荔’争上游”“6·6给‘荔’节 ‘荔’量全开”等宣传物料展示,不断扩大活动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了广东荔枝的品牌影响力。
在促进产销对接过程中,广东相关部门相当用力。
广东省委网信办发布《全面启动“网络强村”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以网络为“新农具”,数字为“新农资”,直播为“新农活”,通过送培训、送技术、送流量等方式,提升乡村数字素养和产业发展能力。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广东省荔枝采购导图”,面向全省7252家规模种植主体,构建形成了广东荔枝产销对接平台,广东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荔枝分布情况及上市时间一目了然。
经过严格遴选,广东也发布了首批广东佳果直采直供基地和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直采直供基地,以此深入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助力果民、渔民增产增收。
围绕做好“土特产”文章,广东通过产销对接推动荔枝等岭南佳果产销精准对接,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为市场开拓注入源源不断的信心。
《南方》杂志全媒体记者、南方+记者 | 叶石界
【实习生】周青寰
【本文责编】郭芳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蒋玉 刘树强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