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这局势变得也太快了,简直让人有点跟不上。就在几天前,巴以那边的停火谈判,说是一潭死水都是客气的,根本就是一块冻了千年的冰。哈马斯那边还撂下狠话,给两个人质下了个24小时的最后通牒,转头又对着全世界说,什么新协议?没收到,不知道,别瞎说。整个气氛僵到你都觉得屏幕这边的空气都凝固了。
然后,就在10月7号,阿拉伯天空新闻台,突然就扔出来一个炸弹,说哈马斯自己的人透露,跟以色列的间接谈判,居然有了“积极进展”。“积极进展”?这四个字一出来,所有盯着中东的人,估计都从椅子上弹起来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记得清清楚楚,9月底的时候,哈马斯还说得斩钉截铁,自从他们在多哈的领导层被炸了之后,谈判这事儿就彻底黄了。这风向掉头掉得比翻书还快,到底是真有什么戏,还是又一轮媒体放出来的烟雾弹,让人空欢喜一场?这事儿,真的得从头好好琢磨琢磨。
说实话,这谈判能重新动起来,背后那几股劲儿可都没闲着。埃及,老大哥了,在沙姆伊沙赫市张罗了一场,听当地电视台说,第一天大家还算客气,没当场拍桌子走人,这就算是个不错的开局了。也难怪埃及这么卖力,它就挨着加沙,最怕火烧到自家院子里,所以一直拼了命地当“和事佬”。想想2023年和2024年那两次短暂的停火,不都是埃及跑前跑后给促成的嘛。
美国那边也没闲着。特朗普政府在9月29号,抛出来一个所谓的“全面计划”,洋洋洒洒二十条,听着挺唬人。核心意思就是,加沙这烂摊子,咱们国际社会来管,派一支稳定部队进去。这方案,简直就是说到了以色列的心坎里。既能把自己从加沙那个泥潭里拔出来,又有人替他看着哈马斯,以色列那边几乎是秒回:行,就这么办。
就连哈马斯,这次也表现出了点松动的意思,这是以前很少见的。他们说,愿意放了所有还活着的以色列人,甚至连那些遇难者的遗体也愿意交还。你看,这不就有点意思了?双方好像都有了台阶下,事情似乎真的在往好的方向走。可谁能想到,哈马斯紧接着就扔出了一个巨大的“但是”,一个能把所有希望都堵死的“但是”。
哈马斯通过中间人传过来的话,说得明明白白:让我们放人,行啊,没问题。但有两个门槛,你们必须先迈过去。第一,全面停火,不是那种打打停停的,是彻底的、永久的。第二,你们以色列的军队,必须从加沙的主要地方,特别是那些人挤人的居民区,给我撤出去。
这个要求,你站他们角度想想,其实不难懂。加沙都打成什么样了,联合国报出来的平民伤亡,那数字看着都让人心惊肉跳。要是这边桌子上谈着换人,那边以色列的炮弹还在居民区里炸,那这谈判还有什么鬼用?哈马斯手里攥着的这点筹码,可不想在炮火里被白白消耗掉。
但这还只是开胃菜。真正让这事儿卡住的,是哈马斯在交换细节上,死死咬住不放的一个要求。
他们开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有六个名字。哈马斯说,这六个人,是以色列必须放的,他们是“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象征”。这六个人,你随便去查查,个个都是因为策划了针对以色列的袭击,被判了重刑,不是长期监禁就是无期。在哈马斯看来,放了他们,是对“抵抗力量”的尊重,一个都不能少。
可这事儿,你再站到以色列那边看,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这六个人,在他们的档案里,标签是“高危恐怖分子”。以色列政府要是敢把这六个人放了,国内的舆论能把天给掀了,尤其是那些袭击事件的受害者家属,绝对会疯掉。就说2023年,政府不过是放了3个涉恐的囚犯,全国就闹起了大抗议。这次这6个,罪行有过之而无不及,那政治压力,想想都可怕。
更何况,以色列是有血的教训的。2011年那次,他们用1027个巴勒斯坦囚犯,换回来一个被抓的士兵。结果呢?换来的是之后半年,以色列境内的袭击事件暴涨了三成。这个教训太深刻了,就像个烙印,让现在任何一个以色列的决策者,在“放人”这两个字上都得反复掂量。巴勒斯坦的马安通讯社早就说过,这六个人的问题,会是谈判最大的“绊脚石”。现在看来,真是一句话说中了。
谈判桌上的气氛,听着好像挺积极,但桌子底下,是那种烂到根子里的不信任。就在9月9号,哈马斯的代表团还在多哈,讨论一份美国人提的停火方案呢,结果以色列的空袭就来了,还“精准”地砸了下来,连卡塔尔派来保护他们的安全人员都死了好几个。
这一下,卡塔尔外交部直接就撂话了,“现阶段没法谈了”。你连调解人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还谈什么信任?信任的基础,一秒钟就塌了。所以啊,也难怪9月27号以色列媒体放风说“哈马斯同意了美国的方案”,哈马斯第二天立刻就发声明否认,这都是被搞怕了。
双方连“停火”这两个最基本的字,理解都完全不一样。哈马斯要的,是永久停火,是战争彻底结束,是以色列军队完全撤走。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的目标呢?也很明确:在弄死哈马斯、救出所有人质之前,战争不可能结束。他想要的,顶多是个“暂时性停火”,喘口气,调整一下,顺便还要在加沙留着驻军。
哈马斯的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一句话就戳破了:“以色列的提议,就是想搞个‘部分’协议,拿这个当幌子,好接着打仗。”
面对这个死结,国际上那帮调解的,真是心都操碎了。埃及那边就承诺,给加沙再多送点人道援助,吃的喝的药品,希望能缓解一下哈马斯的民生压力,让他们在囚犯问题上别那么一根筋。毕竟,加沙现在八成的人都得靠援助过日子。
同时,埃及也在劝以色列,话说得别那么死,能不能考虑一下“分阶段放人”?或者给放出来的人戴上电子监控,好歹留个后手。美国国务院也派了特使过来,想推个折中方案:要不哈马斯先把老的弱的病的人质放了,以色列呢,就在一小块地方先停火,先把这个僵局打破再说。
可这些,说到底都是权宜之计。只要那六个核心囚犯的问题解决不了,谈判随时都能再崩一次。
回想一下2024年那次短期的协议,当时不就是用的“人质换囚犯再加局部停火”的模式嘛。先放了50个人质和150个普通囚犯,一步一步来,慢慢建立点信任。这个经验,也许现在还能用。先把最难啃的骨头放一边,从那些容易谈的地方下手。
这次谈判,能冒出来“积极进展”这么个信号,至少说明,双方心里都还有那么点想谈的意愿,这总比一门心思对抗要强。但我们必须得看清楚,那块叫作“六个名字”的绊脚石,还硬邦邦地横在路中间呢。
加沙的和平,绝不是靠一次谈判就能搞定的。以色列需要真正去试着理解,为什么巴勒斯坦人对“囚犯问题”这么敏感,那是他们的一种精神寄托。而哈马斯也必须面对现实,去正视以色列那种深入骨髓的安全焦虑和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巨大政治压力。如果两边都还抱着那种“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零和思维,那就算这次侥幸签了个短期协议,最终也只是一张废纸,根本矛盾一爆发,一切又会化为泡影。
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