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热难耐的夏日,品尝美味的水果无疑是一大惬意之事。但面对一些可口水果,开启和剥皮却常让我们犯愁:买个椰子,半天打不开壳;剥荔枝、龙眼时,若碰到难剥的,好心情瞬间被破坏;要是在家剥开一个波罗蜜,往往还得废掉一把刀……
90% 的人都错过的水果去皮神技,只需找到隐藏的开关密码
实际上,这些水果身上存在一些独特结构,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就能轻松“一击致命”,尽情享受水果的美味精华!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水果剥皮与挑选小窍门,助你畅快享受夏日水果盛宴,从此摆脱这些困扰。
荔枝:找到果缝线,美味轻松享
荔枝的花属于两性花,通常具有双室上位子房,每个子房室内有两颗胚珠。从理论上讲,每朵花能发育成两个果实。然而在实际生长中,一般仅有一个胚珠能获取充足营养与激素支持,正常发育成果实,另一个胚珠则因营养不足或发育不良而停止生长,最终萎缩脱落。所以我们吃到的荔枝,都可谓是“荔生赢家”(不过最终还是难逃被吃掉的命运)。
展开剩余81%在荔枝的发育过程中,会形成一个果缝线区域,荔枝中间的果缝线也叫缝合线,它是由雌蕊心皮边缘融合形成的边界线。由于缝合线处的细胞壁较薄,细胞间连接相对较弱,果实成熟时此处就更容易裂开。基于这一特殊结构,我们剥荔枝时,只需轻轻一掐或挤出一个小裂口,随后像扒开贝壳一样掰开两块果壳,就能轻松吃到果肉。
此外,还有个独特方法,可从果蒂端直接扒开,这样也能将整个果壳一分为二。
常买荔枝的人会留意到,荔枝果核大小不一。虽说总体果肉量差不多,但小核荔枝吃起来无疑更让人愉悦。那么如何在众多荔枝中挑选果核小的呢?方法很简单,挑选果实尾部稍尖的,别选尾部浑圆的。因为饱满种子产生的赤霉素更多,会进一步刺激整个果实膨大,使其呈现“鹅蛋脸”形状,而种子较小的果实往往不会如此。
龙眼:同属无患子科,扒果蒂更便捷
龙眼和荔枝同为无患子科的“亲戚”,与荔枝类似,龙眼要想顺利结果,也得“淘汰”自己的一个“双胞胎兄弟”。我们食用的果肉其实是它们的假种皮,由珠柄细胞(珠柄是胚珠基部与胎座连接的部分)发育而来。龙眼表皮光滑圆润,没有明显果缝线,所以最好直接从果蒂一端扒开。手法熟练的话,多数情况下能将外果皮掰成两瓣,既方便食用又不脏手,下次吃龙眼时不妨一试。
椰子:找准三个薄弱点,无需工具秒开椰
外表坚硬如铠甲的椰子也有软肋。椰子是棕榈科植物,果实极为坚硬,喜欢喝椰子的朋友通常得准备一个开椰器。但若没有开椰器,怎样才能喝到椰子水呢?
只需将椰子底部较为平整的一端,削去 3 到 5 厘米的白色部分(即椰子的中果皮),椰子坚硬的内果皮,也就是椰壳就露出来了。稍加观察会发现,此处周围有三个白色斑块,任选一个孔(大概率是最大的那个孔),用筷子等硬物戳几下,就能突破椰子的“防线”。
为何坚硬的椰子会留下这三个薄弱部分呢?原来,椰子壳上的三个孔是椰子花序的遗迹,在花蕾干燥萎缩过程中形成。这些孔洞对椰子的萌芽、通气和水分排放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也被称作萌发孔,与椰子结构紧密相关,只有一个胚胎会从其中一个孔发芽。此外,这些孔还是椰子从树干吸取营养的传输管。倘若没有这些孔,以椰壳的坚硬程度,椰子可能永远无法发芽,甚至会“憋死”自己。
菠萝蜜:切开一端静等流胶,开果其实有诀窍
菠萝蜜一般在每年 4 - 5 月开始陆续上市,6 - 8 月大量上市,国内产地主要有海南、广东、广西等地,近几年也有不少从泰国、印度、越南等地进口。菠萝蜜虽美味,但要是买一整个回家自己切,可能切一次就毁掉一把刀,还会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黏糊糊的东西,这都源于菠萝蜜中的胶。
菠萝蜜的胶是一种由其果皮、果柄等部位分泌的天然乳胶状物质,主要成分是植物乳胶和蛋白酶,黏性极强。虽然它很让人头疼,但对菠萝蜜却至关重要,不仅能阻碍昆虫啃食和病菌侵染,在菠萝蜜受伤时,还能流出结痂,防止进一步感染。
开菠萝蜜是个技术活,通常先切开一端,静置 3 - 5 分钟,让胶从果实的髓芯自然流出,这一步至关重要。用塑料袋擦拭流出的胶,塑料袋能很好地吸附白色的胶。接着从果实中间纵剖,用刀挖去髓芯,再用刀削下果肉(必要时可在刀上擦点食用油),放入干净容器,用保鲜膜盖住后放冰箱冷藏食用,最好在 2 - 3 天内吃完。
挑选菠萝蜜时,尽量选果形圆润饱满的,这种果实出肉率高,果肉更大。而那些形状怪异、一头大一头小或有明显凹陷的菠萝蜜,果肉分布可能不均匀,凹陷处甚至可能几乎没有果肉。挑选成熟的菠萝蜜时,若买了就吃,可按压果实表皮,若感觉有点软软的弹性且伴有果香味,说明果子已成熟;若表皮偏绿,按压非常硬且毫无弹性,说明成熟度不够。若轻轻一摁就下去,且果皮颜色较深,则说明已经坏掉了。
虽说菠萝蜜美味,但也不宜多吃。一次性食用过多,可能导致消化不适、血糖波动、上火、加重肾脏负担等问题。所以小家庭不建议买太大个的菠萝蜜,或者直接购买切好的小份,毕竟即便掌握了开菠萝蜜的要领,这仍是个既费功夫又耗力气的活儿。
其他水果:各有妙招,优雅开启
除了上述几种水果,还有不少水果也有省力又优雅的打开方式:
- 火龙果:可以揪着果实上火焰状的突起直接扒开,也能对半切开,用勺子沿着果皮和果肉之间的缝隙挖出果肉,这样不易弄脏手和衣服。
- 猕猴桃:与火龙果类似,但猕猴桃果皮较难剥开。可用指甲在果实中间掐出一排 2 - 3 厘米的伤口,再从中掰开,就能直接将果肉挤入嘴中,或用勺子挖出果肉食用。
- 山竹:山竹果实较硬,力气小的话徒手捏碎可能有困难。可把果实中间放在桌子的直角边角处摁压出一个压痕,再放在两手手心上,双手手指交叉相扣挤压果实,这样就能更轻松地打开。
- 芒果:对于不好剥皮的芒果,可在手上揉搓一会儿,使果皮变软,与果肉微微分离后再剥皮。或者直接用刀沿着果核平面的方向切成两片,将两片带皮的果肉用刀划成一格一格,削下一粒一粒的果肉食用。
- 香蕉:从食用便捷性来看,香蕉堪称“果中楷模”,通常从柄处很容易剥开。但有时香蕉柄处可能变软,不好撕开,这时不必硬来,换个方向,捏一下香蕉尾部让它裂开,这样总能剥开。事实上,很多灵长类动物吃香蕉时确实是从尾巴开始吃的。
以上介绍的都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水果,其他同类型水果也可参考这些方法。
正如著名演化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所说:“没有演化之光照耀,生物学的一切都毫无道理。”各类水果上看似奇特的“弱点”,背后要么是发育过程的产物,要么对其繁衍生息有益,总之都具有演化方面的意义,只不过被聪明的人类巧妙利用了!
发布于:广东省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