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同一个国家内的人们会如此不同?印度的南北差异并非简单的地理划分,而是一场持续三千多年的文明碰撞。从达罗毗荼人的古老文明到雅利安人的征服入侵,从森严的种姓制度到英国殖民者的强行整合——这片土地上,白皮肤与黑皮肤的人群共存,保守传统与现代开放交织,北方的贫困文盲率与南方的经济发展形成鲜明对比。更令人深思的是,那个被视为阻碍社会进步的种姓制度,竟被历代征服者不断强化利用;而最终将这个碎片化国度强行粘合在一起的,恰恰是带来殖民伤痛的英国人。这种历史的吊诡与现实的矛盾,正是印度最真实的写照。
主持人: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印度的南北差异啊,其实比咱们想象中还要大得多,简直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嘉宾:没错,这个事儿得从印度最早的历史说起。你看啊,印度这片土地,其实一直就是个被外来民族不断征服的地方。最早的原住民是达罗毗荼人,他们建立了那个很古老的哈拉巴文明,这个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多年前了。 主持人:哦,就是说咱们常说的四大文明古国里的古印度,其实就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对吧。 嘉宾:对对对,但是呢,从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左右开始,情况就变了。有一批来自黑海周边的游牧民族,就是雅利安人,他们从兴都库什山口进入了印度河流域。这些人啊,跟原住民长得完全不一样,白皮肤高鼻梁,属于白种人。 主持人:那原住民就被迫往南边迁移了,所以说现在南印度的人皮肤比较黑,其实就是达罗毗荼人的后代,这个理解对吗。 嘉宾:就是这么回事。雅利安人来了之后呢,原来的哈拉巴文明就慢慢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以种姓制度为核心的吠陀文明。他们为了方便统治,就把原住民大多贬为贱民,其实就是奴隶,而那些没被征服的就更惨了,成了不可接触者。 主持人:这个种姓制度啊,说白了就是把社会分成了严格的等级。雅利人自己分三个等级,祭司、贵族和普通民众,而被征服的人就永远被压在底层。 嘉宾:而且啊,后来还有波斯人、希腊人、月氏人、阿拉伯人等等都入侵过印度。比较成功的有贵霜帝国、德里苏丹国,还有咱们比较熟悉的莫卧儿帝国。这些新的统治者发现种姓制度挺好用的,就把自己家族的名字列入高等级,继续沿用这个体系。 主持人:所以北印度就因为不断被征服,充满了各种文明融合的痕迹,城市里有各种宗教建筑,佛寺、婆罗门庙、清真寺什么的。但也正因为这样,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北印度保留得更多。 嘉宾:对,调查数据显示,北印度的出生率、素食者比例、强奸犯罪率、贫困率和文盲率都比南方高,社会风气也更传统保守。 主持人:那南印度的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对吧。据说南印度更接近现代文明。 嘉宾:是的,主要是因为殖民者是从海上来的,南印度更早接触到了西方的工业文明。加上靠海交通方便,社会经济都发展得更快。资本主义对传统的影响也更大。 主持人:种姓制度明显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大绊脚石啊。如果人们无法通过努力改变社会地位,谁还愿意学习奋斗呢。 嘉宾:就是这个道理。在北印度,一些高收入的工作根本不接受低种姓的人,有能力也没用。这就导致了技术工人不足,大众消费能力也不够,所以北印度发展比南印度慢。 主持人:那南印度虽然还有种姓制度的影响,但已经不太一样了,是吧。 嘉宾:对,现在南印度更多是根据财富来区分社会地位。低种姓的人通过支持代表他们利益的政党,争取到了更多权益。比如说政府规定要给低种姓人群职位配额。 主持人:但这个配额制度也带来了新问题,我听说有些领导把这些职位给自己的亲戚朋友,甚至公开售卖,导致了腐败。 嘉宾:没错,这就让政商关系更紧密,任人唯亲的情况更严重了。不过总的来说,南印度对种姓制度的看法确实比北印度淡薄很多。 主持人: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印度历史上缺乏统一的传统,那么到底是谁把这么多样化的地方整合在一起的呢。 嘉宾: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让很多人意外,其实就是英国殖民者。印度历史上虽然有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和莫卧儿帝国这三个大一统时期,但他们对南方的影响都很有限。 主持人:到了十八世纪,莫卧儿王朝已经无力对抗英国入侵了,对吧。 嘉宾:对,到一八一八年,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基本上控制了印度。除了直接管理的地方,大多数印度的王公都承认了英国的领导地位。到了一八五八年,印度全境都被英国控制了。 主持人:英国从印度获取了大量财富,所以对统治特别重视。他们建立了以总督为中心的英属印度政府,在十三个直属省建立稳固统治,还把大约七百个土邦王公都严密监控起来了。 嘉宾:所以说,尽管英国后来推行印巴分治政策备受批评,但他们确实给印度人留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凝聚力的印度。印度人对英国殖民者的感情很复杂,甚至对那段历史还有点骄傲,因为当时的英属印度殖民政府被称为印度帝国。 主持人:这么看来,印度现在的南北差异,其实是历史层层叠加的结果。从最早的土著与外来者的区分,到后来的殖民影响,每一步都在塑造着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