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临近11月20日的华为乾崑生态大会,华为公布乾崑智驾截至10月31日的运营成绩单:ADS辅助驾驶活跃用户占比95.2%,累计行驶里程58.11亿公里,10月单月新增6.81亿公里,相当于全国高速一年车流的十分之一。同一口径下,特斯拉FSD在中国激活率不足8%,月行驶里程仅为华为ADS的12%;国内以“定点车型多”“车型数量占比60%市场份额”著称的Momenta,L2+方案活跃用户占比约42%,里程规模不足华为三分之一。一条数据,两层碾压——华为不仅把特斯拉拉下神坛,也将本土算法独角兽Momenta远远甩在身后。当行业还在争论“无图 vs 激光雷达”时,华为用一条最朴素的指标宣告:在中国,高阶智驾的胜负已分,数据密度才是终极护城河。

从“尝鲜”到“刚需”,95%激活率的智驾已经成为“习惯”
传统L2辅助驾驶平均激活率不足30%,用户大多“高速用一次,城区永不用”。华为ADS却把激活率推到95%——每100位车主,95位把智驾当成日常习惯。问界新车主30天内激活率98%,30天后仍保持95%;城区NCA每百公里接管0.18次,比人类驾驶员违章率低42%;车位到车位2.0每月使用434万次,平均单次里程18公里,真正从“高速够用”变成“全程代驾”。高激活率直接转化为“数据飞轮”——每天新增2800万公里真实场景,云端模型迭代周期从两周压缩到72小时,长尾场景识别准确率提升3倍,反过来又让车主更愿意开启ADS,形成“越用越好用”的正循环。特斯拉FSD在中国受限于高精地图与监管,激活率始终徘徊在8%,月度里程仅华为1/12,数据密度被甩开一条街。
58.11亿公里“地球级”场景库,包括8D重庆、武汉、广州
58.11亿公里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高速公路一年车流的1/10,覆盖366座城市、3800种道路类型、2.1万个高频场景。华为把数据做成“城市画像”:武汉光谷转盘,每小时加塞行为1200次,ADS训练后通过成功率提升至99.2%;重庆黄桷湾立交,5层8D匝道,导航图层与真实坡度误差0.5米,ADS靠激光雷达+occupancy network完成“无图”通行;广州城中村,摩托、电动车混行,ADS识别二轮车轨迹提前1.5秒减速,碰撞风险下降67%。这些数据被切成“场景胶囊”喂给云端大模型,一辆车学会,全国车辆同步OTA。特斯拉FSD依赖视觉众包,在中国缺乏高精地图支撑,面对“摩托逆行、大爷遛弯”长尾场景,接管次数仍是华为3倍。地球级场景库,成为华为ADS“中国式适应性”的最大护城河。

数据密度碾压一切对手,月度6.81亿公里相当于全国高速每月1/10车流
2025年10月,华为ADS单月新增行驶里程6.81亿公里,相当于全国高速公路一个月车流的1/10。平均到每天,2800万公里新场景源源不断上传云端,长尾场景识别准确率以周为单位迭代。Momenta虽以“数据驱动”著称,但L2+方案月行驶里程不足华为1/3,且大部分来自高速场景,城区数据密度远低于华为。特斯拉FSD在中国月行驶里程仅0.8亿公里,且受限于监管,90%集中在高速路段,城区数据几乎空白。月度6.81亿公里,让华为在“场景广度”和“数据深度”双重维度形成碾压优势,成为算法迭代的最强燃料。
乾崑智驾ADS年费7200元,毛利82%,软件收入占比58%
高激活率+高使用频次,让ADS成为车圈最赚钱“订阅软件”——问界ADS高阶包年费7200元,终身买断1.5万元,毛利82%;鸿蒙智行10月交付6.8万辆,72%用户订阅ADS,单月软件收入4.9亿元;华为车BU 2025年Q3首次实现盈利,软件收入占比58%,比卖雷达更赚钱。订阅制还带来“生命周期价值”——车主用车5年,ADS订阅+OTA升级平均贡献1.2万元,相当于多卖一辆A级车的毛利。特斯拉FSD在中国年费6400元,受限于激活率与使用场景,订阅率不足10%,软件收入仅为华为1/8。ADS订阅制成功,让华为完成“硬件预埋+软件复利”的商业模式闭环,也给了合作伙伴信心——阿维塔、岚图、传祺纷纷加入乾崑生态,哪怕单车销量不大,也能分享软件毛利。

95%激活率不是终点,而是“中国智驾”统一战线的起点
95%激活率、58亿公里、7200元年费——华为ADS用一条简洁数据宣告:在中国,高阶智驾已跨过“早期采用者”鸿沟,进入“主流大众”阶段。更重要的是,它把智驾从“营销噱头”变成“现金奶牛”,从“高速够用”升级到“全程代驾”,从“全栈自研”开放成“生态安卓”。当同行还在争论“无图还是激光雷达”,华为已经用订阅制盈利、用生态溢出扩张、用数据飞轮碾压。95%不是终点,而是“中国智驾”统一战线的起点——接下来,要看特斯拉FSD如何接招,也要看监管部门如何为这场“地球级”数据竞赛划定跑道。

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