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见过魔术师从帽子里变出钱吗?特朗普把这招玩明白了,而且玩得更大:他准备从美国国库里直接掏出2.3亿美元,至于那顶“帽子”嘛,就是他自己管着的政府。
这事儿听起来就像个三流喜剧的剧本,可它就在10月21号这天,成了全美乃至全世界的头条新闻。特朗普对着一堆镜头,云淡风轻地宣布,他老人家要告自己的政府,理由是过去的那些调查,比如沸沸扬扬的“通俄门”,让他名誉受损,精神受伤,所以得赔钱,2.3亿,美元。最骚的操作是,他还补了一句:“最后的赔偿批准,还得经过我这张办公桌。”
好家伙,我直呼好家伙。这简直是权力变现的终极教学了。左手是原告,右手是审批人,国库的门像是专门为他装了指纹锁。咱们以前教科书里学的“三权分立”,ChecksandBalances,怎么到了这儿就成了“三权贴贴”,互相送温暖了?
一开始我也纳闷,总统这么瞎搞,司法系统就不管管?法院呢?法官呢?后来才发现,特朗普压根没走寻常路。他没去法院门口排队立案,而是抄了一条法律上的近道——《联邦侵权索赔法》。这玩意儿的流程是,你先跟政府部门“商量”,递个表,看看能不能私了。要是谈妥了,直接和解赔钱,连法官的面都不用见。
这下明白了吧?一个本意是为了方便普通老百姓向政府索赔的正经程序,被他玩成了一出“我告我自己,我赔我自己”的独角戏。这场戏的观众是全美国纳税人,票价就是那可能被划走的2.3亿。
要是放在几年前,这事儿顶多算个荒诞的念想。可今时不同往日了,尤其到了2025年特朗普重掌白宫之后,司法部早就不是原来的那个司法部了。他一回来,先是大清洗。之前在拜登任内调查过他的FBI高官,说开除就开除,八个高级主管卷铺盖走人,动作比翻书还快。现在的司法部里坐着的是什么人?副部长布兰奇,之前是特朗普的首席刑事辩护律师,俩人的律师-客户关系甚至还在“持续”;民事司司长小伍德沃德,曾经帮特朗普的同案犯打过官司。
这阵容摆出来,你品,你细品。原告是特朗普,决定要不要“和解”的司法部官员是他昔日的律师和盟友,这案子还有输的可能吗?难怪他敢提前放出话来,自己给自己签字。这哪是法律程序,这分明就是走个流程,把钱从国库左口袋掏出来,放进自己右口袋。
这种近乎于把自己当成“美国国王”的行为,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最近全美上百万人上街抗议,牌子上写着“美国不要国王”。从纽约第五大道到洛杉矶的好莱坞,声势浩大。一般人看到这阵仗,估计都得掂量掂量。你猜特朗普怎么着?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个AI合成的视频:他开着飞机,朝抗议人群扔……排泄物。这波操作,直接把反对者气得跳脚,大骂这是“民主的葬礼”。
当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可以公开把自己当成规则本身,用国家的钱给自己发奖金,用粗俗的方式羞辱自己的国民时,华盛顿那帮精英还在慢条斯理地讨论:“这个索赔案的程序到底合不合法?”这就好比家里进了贼,一家人不开门抓贼,反而围在一起研究这个贼的撬锁姿势优不优雅。参议院的少数党领袖还在呼吁“要相信制度”,网友都忍不住调侃,说他可能是“最后一个还相信世界上有圣诞老人的成年人”。
有人翻出了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做对比。当年尼克松仅仅是派人去窃听政敌,就引发了宪政危机,最后灰溜溜地下台。现在呢?总统直接给自己开支票,却好像没人能拦得住。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了,这是整个系统性的腐烂。更可悲的是,还有大批支持者觉得这是“真性情”、“有魄力”,把这种破坏规则的行为当成英雄壮举。权力的雪球,就是这么越滚越大的。
这场闹剧的根子,其实深埋在美国的“政治真人秀”文化里。选举搞得跟滑稽剧一样,比的不是谁的政策好,而是谁的表演更煽情,谁更能挑动观众的情绪。最终,大家凭着感官和印象,选出一个最会演的“疯子”上台,然后整个国家陪着他一起疯。
最讽刺的地方在于,有人正利用着民主的规则,一步步挖空民主的根基。所谓的“民主灯塔”,如今更像是个反面教材,生动地展示了当娱乐精神压倒一切,当制度的漏洞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照这个剧本发展下去,下一次美国大选,我们恐怕会看到更魔幻的场面。没准总统会宣布,国债可以用他们家公司的股票来偿还,国家信用成了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到时候,自由女神像手里的火炬也该换换了,直接举个直播带货的手机,可能更符合当下的气质。屏幕上飘过一行弹幕,说得挺到位:“全网围观民主翻车现场——主演:特朗普。”等这出大戏落幕,那座灯塔,恐怕就只剩下照亮自家后院那一地鸡毛的份了。
股票10倍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